金秋十月,骨科名家相聚“瓷都”開啟了一場學術界的盛宴。2018年10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足踝外科新技術新進展學習班暨第四屆全國足踝康復治療進展學習班在河北 ● 唐山隆重召開。
會議由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足踝醫學專業委員會,《足踝外科電子雜志》編輯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足踝外科矯形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康復醫學科、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足踝醫學專業委員會產學研究同發展中心共同舉辦,匯聚國內骨科權威專家,交流經驗,聚焦問題及解決方法。
本次大會分為兩部分,其中10月12日為“大師講堂”,邀請國內著名的骨科,康復科和足踝外科專家與學員分享他們的創新理念、診療思路和豐富的臨床經驗;10月13日于三個分會場分別舉辦足踝外科基礎課程培訓、足踝外科疑難病例討論會和足踝康復學習班,更專業的學術交流,是傳承更是創新。
大師講堂
匯聚權威專家
聚焦前沿技術
10月12日,大連市骨科醫院宋喬峰主任就“陳舊性跟腱斷裂”與學員們展開熱烈的討論,將會議階段性推向高潮,學員們踴躍發言提問,就學術創新與微創技術深入交流,現場座無虛席。
通過病例討論,交流臨床診療過程中易發生的問題及解決方法,開拓思路,拓展視野,培養正確的臨床思維方式。同時,就足踝部疾病和康復中常見的熱點問題展開討論,理論授課與病例討論相結合,交流探索由外科醫生、康復醫生、矯形師和治療師共同聯合診療的治療模式。
案例交流,探討創新
10月13日下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陳華教授分享了男籃“國產魔獸”李曉旭的受傷和就醫經歷,作為職業籃球運動員,才26歲的他,如果手術方式不當,則非常有可能至此就結束自己的職業運動生涯,當初的劉翔就是一個鮮活的案例。對于職業運動員來說,這將是一個災難性的后果。
由于考慮到傳統跟腱開放手術有大切口、破壞血運和極易出現術后并發癥等弊端。經過全面慎重的考慮后,遼寧隊選擇讓李曉旭接受“跟腱斷裂通道微創術(CAMIR)”。手術效果非常好,并于術后170天重返賽場,創造了世界跟腱斷裂的康復奇跡!
NBA名將科比都是240天才重返賽場的,而科比和劉翔的康復師Eddie正是李曉旭的康復師,并且三者同樣是在洛杉磯進行的康復訓練,所不同的是,李曉旭所采取的手術方式有別于另外兩者。所以,具有世界級水平的運動康復師Eddie非常認可跟腱斷裂通道微創吻合術,并多次提出希望把它引入美國,以造福更多跟腱受傷的運動員!
陳華教授還介紹了目前大家正在不斷探索和使用的卵圓鉗微創技術和國外的兩種借助工具實現的跟腱斷裂微創術(法國的Achillon技術和美國的Arthrex技術),并做出了CAMIR和前幾者之間的對比。
CAMIR有三大核心技術:第一,實現微創的帶線技術;第二,避免了腓腸神經和軟組織損傷的通道技術;第三,能保證力學強度的改良Bunnell縫合方法。
其中的通道技術,簡單易操作,卻把其他三種微創術的腓腸神經損傷(尸體實驗高達25%的概率)的弊端完全消除;而改良的Bunnell縫合方法則實現了線結最少、力學強度最大的目標,是國外兩種方法無法做到的!
演講通過舉例對比的形式,進一步闡述了微創治療的益處,使大家對微創治療的接受度和認可度越來越高。
聽完陳華教授的案例分享和議題分析,與會的專家們不禁贊嘆:這個術式具備極高的臨床用價值,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
微創跟腱斷裂通道吻合器通過巧妙、獨特的通道技術和代線技術,成功實現了跟腱斷裂開放手術的微創化處理,最大限度的保全了腱周組織和血運組織的完整性,有效規避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微創必然是未來骨科手術發展的大趨勢。
會后張建中教授來到展位前,與我們公司代表深入交流,贊揚了跟腱微創技術對臨床治療領域的卓越貢獻,認為這項技術彌補了傳統開放式手術與國外微創手術技術的諸多不足,既傳承了優點,又充分改良了缺陷。他建議該技術一定要在全國得到廣泛推廣并希望能走向世界舞臺,充分展現出它的價值與優勢,以造福更多患者。
河北愛能參會情況
河北愛能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為“跟腱斷裂通道微創吻合術”這項專利技術唯一轉換廠家,在會議期間設立展位,吸引了諸多骨科專家主任的關注,紛紛來展位前交流了解。通過我們的進一步講演,許多專家學者流露出對我們的術式濃厚的興趣,表示要進一步交流和了解。
此外,全國各地眾多代理商紛紛向我們拋出橄欖枝,表示出合作的意愿。如您也對我們的術式有興趣,歡迎蒞臨觀摩指導。